在傳統教育中,一直有唱紅白臉一說,要么爸爸嚴厲,媽媽慈愛;要么爸爸慈愛,媽媽嚴厲。不少父母認為,家里總要有一個嚴厲的,一個和藹的,否則孩子以后誰都不怕,那就管不住了。
有人曾在10所幼兒園對不同年齡階段的350名幼兒進行了“你比較喜歡爸爸還是媽媽?為什么?”的調查:“媽媽好,媽媽不打我,爸爸常打我的屁股,而且還打得很痛。”“媽媽說買支槍給我玩,爸爸說不給,我討厭他!”“我喜歡媽媽,因為她很聽我的話,我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我不喜歡爸爸,因為我叫他買變形金剛給我,他不買。”“媽媽好。爸爸打我時,媽媽幫我對付爸爸。”
從這個調查不難看出,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這種“紅白臉” 的教育還是屢見不鮮。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一方面是父母雙方故意為之,希望給孩子一個有人疼、又有人教的環境,另一方面是在潛意識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殊不知,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要求不一致,會導致不良后果。那么在家庭中父母唱“紅白臉”到底會有什么弊處?今天引領右腦專家就來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一、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全面發展
如果父母在家教中“分工”,一懲一縱,一嚴一松,很容易使孩子在家里只怕一個人,只聽一個人的話,使孩子把父母分成誰好誰壞,喜歡溺愛、袒護自己的一方,而遠離嚴格要求的另一方。父愛母愛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全面發展。
由于孩子年紀還小,她們有的時候分不清家長的態度到底是真還是假。父母雙方無論是誰扮“白臉”兒,都容易讓孩子產生不被愛的誤會。另外,父母兩個一個管一個寵,很容易就造成行動不統一,也很容易讓孩子學會“鉆空子”,在一方那里得不到的便會尋求另一方的支持。
二、讓孩子的價值觀錯亂
家長紅白臉更多的表現在一個家長在嚴厲的管教孩子時,另一個過來當和事佬。比如孩子在玩游戲時,爸爸叫孩子去吃飯,媽媽卻要孩子收拾好玩具才能吃。此時孩子就會產生矛盾,不知道應該聽誰的,或者判斷誰說的才是對的。在一件事情上父母雙方的標準不統一,會給孩子造成困擾,使孩子從小價值觀出現錯亂,不明是非。
三、孩子會變成“兩面派”
“紅白臉”教育讓孩子學會鉆空子,誰能答應他的要求,他就去磨誰,甚至因為逃避責罰或迎合表揚而隱瞞過失、編謊說謊。孩子在紅白臉家長的管教過程中也會逐漸發現兩個人在對待自己的態度上是不一樣的,因此會開始揣摩家長的心理,并逐漸學會見風使舵。如果是“白臉家長”說的就馬上去做,如果是“紅臉家長”說的就可做可不做,想要什么東西也會找好說話的家長,知道什么事情和誰說是最好的,在兩人面前的表現不同,成為了投機者、兩面派。
四、影響孩子是非觀念的形成
父母在家教中扮演不同的“臉譜”,對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作出不同的評判,采取不同的態度,容易使孩子是非混淆、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聽誰的,干脆就用無所謂的態度對待自己做的錯事。這很不利于孩子是非觀念的形成。而且唱紅白臉不僅讓孩子感覺標準模糊,還會離間和父母之間的感情,是十分不可取的。
五、影響教育的時效和效果
在“紅白臉”教育方式中,白臉一味地建立規則,而紅臉一味地破壞規則。如果在孩子出現過錯時,唱“白臉”的包容袒護、不管不問或管不了,等到唱“紅臉”的回來再“舊話重提”,這兩種方式相互抵消,其實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就是1+1<0,因此紅臉和白臉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孩子犯錯誤時,需要父母立即進行相應的教育,告訴他們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以后如何改正?適時的教育不僅效果好,而且孩子也會心服口服。并且雙方要在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上保持一致,每個人都應是“嚴”和“愛”集于一身的象征,做到教子有方、愛子有度,這樣配合默契的父母才能更好的獲得孩子的信任,也能為孩子提供更有利于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
那么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夠有效的“管理”孩子呢?
首先,父母雙方要達成教育的統一戰線,在教育過程中互相配合。當孩子犯錯時,其中一方批評教育孩子時,另一方不要袒護,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應該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對孩子的情感前后要一致,不要一會兒愛個不夠,一會兒又打又罵,這樣會使孩子的反抗期表現加重、延長。
其次,父母要主動和孩子協商并制定具體的規矩。設立規矩和要求,一定要具體,越具體越好。籠統、抽象的規矩會讓孩子的遵守過程變得困難得多。比如要求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絕不是只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這么簡單,而是要變成可操作、可評價的具體的要求,比如“學習要在書房進行,每天回家后先完成學校的作業”等等。
最后,也要提醒各位家長,要積極、主動表達對孩子的愛,給予孩子溫暖,有安全感的氛圍,這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尤為重要。我們在說規矩很重要,但對于孩子的愛一定是無條件的。不要讓孩子覺得他達到了爸媽對他的要求,爸媽才會愛他,要讓孩子明白,無論怎樣,爸媽都是愛他的,都永遠是他溫暖的港灣。
教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有父母步調一致、標準統一,才能讓孩子懂規矩、明是非。
教育在路上,我們從未停止!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引領右腦!